为解决冬季茶园风寒冻害问题,于2008年1月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场建立塑料薄膜风障,测定风障对茶园的减风增温作用及其对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的影响。风障的高度为2.0m,以5×7网格点测定2.8、2.0m风障高和1.2m茶树冠层高度3个层次的风速,以4×4网格点测定地表温度、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。结果表明,2.8m高度,风障上方的风速比环境风速增加30%左右,下风方向的减风作用随风速增大而减小,距离风障7m区域是风速减弱最强的区域,环境风速2.6m/s时中轴线风速减小13.5%,环境风速1.0m/s时的减小幅度达40.0%,在15m位置基本恢复环境风速。风障高度(2.0m)最大减风距离出现的位置介于距离风障7~10m之间。由于薄膜风障不透风,在冠层高度(1.2m)形成约2倍风障高度宽的准静风区。风障的有效减风作用区域大约相当于风障高度的7.5倍。风障的保温作用与日照条件关系密切,日照较强则可提高保护区的温度,夜间与阴天保温作用较不明显。大风作用下,茶树叶片含水率呈一定程度下降,下降幅度与风速正相关,风速大区域含水率下降幅度也大。在风障有效保护区域,大风结束后叶片含水率可较迅速地恢复,风障有效保护区域外的叶片含水率降幅较小,但恢复较慢。综合减风、增温及叶片含水率恢复情况,薄膜风障对于减轻冬季大风降温的危害具有较好的作用。
本内容来源于网络。
【作者单位】: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;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;
引言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,原产中国西南地区,喜温热、潮湿,不耐严寒。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因此茶树在全世界被广泛引种,中国目前茶树栽培北界已达北纬36°,茶树的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。随着全球变暖,茶树的栽培北界有进一步向北的趋势。 |